80后的技术职涯回顾2024

2023年,职业生涯已过半。
2000年,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中专生,第一份工作是酒店的网管。工作之余考取了MCSE,MCDBA。
2003年,作为一个初创公司的第一名网络工程师,在全国各地运营商做项目实施。最后做到网络部门经理,因被卷入办公室政治,2015年被辞退。工作之余考取了PMP,ItileV3
2016年,在一家上市公司做APP项目经理。工作之余考取了ACP。
2017年,先后参与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创业项目,都因资金链断了而终止。
2018年,加入了一个SaaS创业团队,作为CIO管理自研团队和外包团队。2022年公司财务违规被查,公司解散。工作之余考取了MCP,ItileV4。

2022年-2023年待业,主要工作就是接送孩子,期间找到过一个工作,是给人家里安装和维修宽带,做了6个月。目前正在参与国家开放大学的大专学历的远程学习。

如果把20岁到60岁作为职业生涯,大概就40年,我已经用掉了20多年。至于40岁到60岁,对于我自己,确实还需要认真的规划下这20年的职业生涯,但也许,社会或企业HR并不认为你还有什么所谓的职业生涯了。

回顾这段工作经历,还是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情:

刚毕业时,第一个选择题是应聘程序员还是网络工程师。因为年轻,坐不住,想出去看看,所以锁定可以出差的工作,就选择了网络行业。最终也顺利成为了网络工程师,全国各地做项目。

当进入公司管理层团队时,恰好也是在准备组建自己家庭的时候。

后续就是不断尝试加入创业团队,最终在SaaS这个创业公司,最大化实现了自我价值。

其实对自己的期待,只是希望做一个工程师而已,遇到了一些机遇,后来做了项目经理和CIO,作为一个中专生,如果有梦想,也不过如此了。

反思这段经历,也有比较遗憾的事情,可供年轻人引以为戒:

以为工作经验和国际认证可以弥补学历的不足,学历是硬伤,很难被其它优势取代。

当项目结束后,一个新项目启动时,过往的人际关系也随着清零和重建,没有努力去经营人脉,做不到人脉的积累。

虽已没有展望未来的激情,但还是要有面对后半生挑战的勇气:

伴随健康,朋友,权利及财富的丧失,后半生会很快一贫如洗。青年时至少还有未来可以寻找自己的好运,至于后半生的好运,则像是等待对过往不幸的补偿。

前半生,通过责怪别人的过错,呵护了自己脆弱的自信。后半生要培养出面对不愉快或矛盾冲突的能力。为了解决问题,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更加简单和有效。

青年时受到物质的吸引并通过物质来解决自我怀疑和自尊心的问题。如果对物质的关注,偏爱和欲望视为前半生的美德,后半生对人性的深入考察,从专注于事情转为专注人情。

年轻时喜欢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,后半生则应抛弃被标签化的人格与面具,同时容纳下许多冲突的自我,不再追求过度抽象的逻辑,不再用过度简单的方式解读人生百态和命运无常,认识到信念只是些想法而不是真理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个人能力不可避免地丧失,自我主义将成为一种自我挫败。利他主义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是目的,自我牺牲在后半生不止是一种美德,更是一种需要。

摆脱了传统社会身份,分开社会责任和内在的自我,从社会认同转变为自我认同,对人格完整的寻求是后半生的主要挑战。

2024年,成长为自已本来的样子。